为解决公司在高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以及技术创新方面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增长,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8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发展需求,现制定2025 - 2028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期间,公司将致力于深度融合产教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着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产教融合型企业典范作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新发展理念,紧密围绕文化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旨在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输送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借助高校科研资源与人才优势,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增强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在文化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助力文化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公司始终坚持“双轮驱动”研发创新建设理念,通过与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建了多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包括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湖南省专家工作站、湖南省演艺视效呈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大学生网络视听创作传播与运营研究基地等。公司围绕演艺装备、舞台智能化控制系统集成等“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关,实现了多项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具备丰富的产学研转化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涵盖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素养提升等多个模块,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一)短期目标
在未来一年内,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与至少2所高校或职业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方向与责任分工;设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基地设施设备与管理制度,确保每年接待实习学生不少于300人次,初步构建起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完成“新型学徒制”模式建设,精准对接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公司需求;启动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与高校教师互聘互派工作,促进人才交流与知识共享,并建立2 - 3个校企合作基地,形成务实、规范、高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二)中期目标
进一步推进“学科共建,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培养具有光电设备研发、生产、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深入拓展校企合作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开发至少4门具有企业特色的校企合作课程,编写相关教材与教学案例集;推动企业在文化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反馈,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对企业的满意度。
(三)长期目标
第三年,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与经验,带动同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化,形成成熟的“校企双导师”制。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培养出一批适应文化装备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在市场份额拓展、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同时助力合作院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一)人才培养合作
与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岗位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设立企业冠名班级或订单班,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计划,提前锁定优秀学生资源,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选拔企业技术骨干与院校教师共同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同时,为合作院校教师提供企业实践锻炼机会,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
(二)技术研发合作
依托企业研发平台与高校科研平台,联合组建科研团队,针对文化装备产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与企业自身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与产业技术创新专项,争取科研经费支持。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创新与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期举办技术交流研讨会,促进双方在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三)实习实训合作
完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与岗位标准,配备先进的实习设备与工具,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与实践项目。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与教学大纲,明确实习内容、目标、考核方式等,确保实习效果。安排企业资深工程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与工程经验。同时,鼓励企业员工参与实习指导与教学管理,提升企业员工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合作院校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实践机会。
(四)师资队伍建设合作
建立企业与院校师资双向流动机制,定期选派企业技术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到合作院校兼职授课,将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工程案例与行业动态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选派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生产实践与技术管理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工程应用水平。共同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高校知名教授等为双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为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申报等提供经费支持。
(五)社会服务合作
联合合作院校利用自身的人才与技术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继续教育等服务项目,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与就业能力。积极参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组织的产业对接活动,为企业与高校与其他社会机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企业与高校的宣传优势,通过举办行业论坛、技术研讨会、产品展示会等活动,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展示校企合作成果,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产教融合事业中来。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岗位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设立企业冠名班级或订单班,提前锁定优秀学生资源,实现定向培养。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由企业技术骨干与院校教师共同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同时,为合作院校教师提供企业实践锻炼机会,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预计三年内,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对口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二)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增强
依托企业研发平台与高校科研平台,联合组建科研团队,针对文化装备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和企业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与产业技术创新专项,争取科研经费支持。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创新与升级。预计三年内,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不少于12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篇以上。
(三)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与经验,预期与省内不少于3家院校达成产教融合合作,涵盖高职院校2 所,本科院校1所。与合作院校共同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范式,带动同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区域文化装备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高层领导、合作院校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沟通协调、项目对接、进度跟踪等工作,确保校企合作工作顺利开展。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师资互聘互派管理办法、科研项目合作管理办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办法等,明确各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合作流程,为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激励保障
制定校企合作激励政策,对在校企合作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个人以及合作院校教师、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各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立企业内部创新奖励基金,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优秀科研成果、技术创新项目、人才培养成果等给予奖励,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与合作环境。
通过以上三年规划的实施,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驱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与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水平提高等目标,为推动文化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实施过程中,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行业发展以及合作院校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优化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发布时间: 2023/11/24
发布时间: 2023/04/25
发布时间: 2023/01/31
发布时间: 2022/08/31
发布时间: 2022/03/15
发布时间: 2022/03/08
发布时间: 2021/12/31
发布时间: 2021/06/01
发布时间: 2021/04/13
发布时间: 2020/07/22